创伤骨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教科普
2023-9-17患者安全日 路面湿滑,老人防滑要注意!
时间:2023-09-17  字体:
来源:本站原创

在日常工作中,安全是我们的底线,生命线是我们的保障。最近的天气真是变幻无常,今年雨天正陆续出击,出行路上可必须要小心,否则一不留神就要滑到。

粤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刘国强主任医师温馨提醒,在这种天气和路面条件下,老人尤其要注意避免滑倒。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跌倒后不仅可能造成四肢的损伤,也可发生严重活动障碍。
“有各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跌倒,造成的后果就严重许多,可能导致骨折、脑血管破裂出血甚至死亡,因此要特别加以注意。”

经刘国强主任医师医生介绍,衰老导致老年人肌肉、骨骼、神经等的功能退化,使感觉变得迟钝,反应变慢,视力变得模糊,身体的协调功能变差,平衡能力下降,因而他们容易跌倒。

据了解,老年人摔倒常导致髋部、脊柱、手腕等部位骨折。如果长期卧床还会压迫局部皮肤,造成压褥疮,甚至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低蛋白血症以及肺部感染、败血症等风险,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老人防跌倒最关键的因素。”刘医生表示,很多老人都“不服老”,高估自身能力,认为跌倒不太可能发生,觉得自己身体还很硬朗,可以独立行走,不愿意用辅助工具,也不愿意晚辈搀扶,实际上往往是这类老人容易跌倒。“只有在认识到自身容易跌倒的风险,家属督促家中老人一起做好跌倒防护措施。”

他建议,在恶劣天气状况下,老人应尽量避免出门。在风雨天气过后出行,也要留意并避开湿滑的路面,做好防滑、保护措施。“老人的衣裤应合身适体,避免过于宽松,雨后外出时应穿防滑的鞋子。”
如果老人不慎摔倒,首先应判定受伤的程度,评估神志是否清楚,有条件的可以量一下血压,检查身体痛处。“若跌倒部位有持续疼痛或者触碰痛、明显肿胀甚至出现大面积皮下瘀斑等,应让老人的受伤一侧制动,尽快拨打120,让医生前来处理。”

蔡广荣副主任医师医生提醒,有些时候老人对疼痛不是特别敏感或者特别能忍,跌倒后不愿意到医院就诊,可能留下陈旧性骨折导致残疾。还有一些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人,有时候轻微的扭伤或者不慎跌坐到地上都可能导致骨折发生,因此老人跌倒不管伤情轻重,最好到医院进行查体,以免留下后患。


跌倒小知识:

什么是跌倒?跌倒是指突然发生的意外倒地现象。20世纪80年代,Kellogg国际老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就把跌倒定义为“无意识地摔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所致的跌倒”。

哪类人是跌倒高危人群?

1.年纪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及小于6岁的孩童。

2.没有照顾者在旁照护的行动不便的病人。

3.过去曾跌倒者。4.步态不稳。5.贫血或体位性低血压。6.营养不良、虚弱、头晕。7.意识障碍(失去定向感、烦躁不安等)。8.服用影响意识或血压的药物。9.睡眠障碍。10.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以及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起床是动作要慢,从坐位改为站立位时动作不要过快,要做到三个“30秒”:

1. 平躺 30 秒: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睡醒之后先不着急起身下床,睁大眼睛,看看天花板,自己完全清醒,伸懒腰平躺 30 秒。

2.坐位30秒:慢慢起身,床上静坐 30 秒,此时可以抬抬胳膊、耸耸肩,然后将双脚移至床沿。

3.站立30秒:慢慢起身站立,三思 30 秒。此时如果头脑清晰,反应正常,无不适感觉,就可以开始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了,可以大大减少发生跌倒、晕厥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