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表性特色技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
疾病特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是一种内镜超级微创治疗方法,也是消化内镜最高级别的切除技术,主要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如早期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的治疗。这些消化道肿瘤可通过胃肠镜早期发现,绝大部分早期肿瘤不需要外科开刀即可内镜下治愈,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
治疗方法:ESD术通过最新的内镜设备及特殊器械,如内镜下高清电子染色放大内镜、高频电刀、注射针、电止血钳等,将黏膜及黏膜下的肿瘤完整剥离切除。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准确判断肿瘤的范围和深度,以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减少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本科室技术独特之处:消化内科在ESD术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科室医生熟练掌握ESD及其衍生技术STER、ESE、EFTR、POEM等高水平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2022年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联合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和谐杯”早癌实战大赛初赛中,在100多支参赛队伍中荣获南部(七省)三甲组第一名,决赛荣获亚军及最佳人气奖。2023年在全国内镜医师大会上进行了STER(经黏膜下隧道法肿瘤切除术)手术操作演示。消化内科配备了先进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ESD术治疗服务。
疗效情况:ESD术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首选方法之一,我院开展的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创面完整、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通过ESD术,绝大多数患者完整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完整解剖结构,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ESD术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等,但在我科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水平,并且绝大部分并发症可通过再次内镜完成补救。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
疾病特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是一种消化内镜四级诊疗技术,主要应用于患有胆道疾病或胰腺疾病的患者。这些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胰腺炎、胆管狭窄、胆管肿物等。ERCP术通过胃肠道进入胆道和胰管系统,可进行造影、取石、扩张狭窄部位、引流等治疗。
治疗方法: ERCP术是使用柔软的内镜通过口腔和胃进入十二指肠,然后通过逆行的方式进入胰胆管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清晰显示管道的结构,并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如切开、取活检、取结石、扩张狭窄部位等。
本科室技术独特之处:消化内科在ERCP术方面拥有卓越的技术水平,团队积累了20余年的操作经验,熟练掌握ERCP及其相关技术。近2年开展了最新的eyeMax洞察胰胆成像系统,结合ERCP技术应用,让患者的治疗更加精准、微创。
疗效情况:ERCP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微创性和即时性,可避免外科开刀,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目前我院该类患者在接受ERCP术后,往往能够获得明显的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消化道动力检测技术
疾病特点:消化道的压力测定是动力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包括24小时动态胃酸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高分辨率肛管直肠测压。主要用于疑有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不明原因的吞咽困难、非心源性胸痛、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的疗效评估、pH或者pH-阻抗监测前LES定位、抗反流手术前排除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慢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失禁、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评价,药物或手术治疗前后评价。
检测方法:将测压导管置于食管或者直肠内,通过测压导管上的压力感受器精准地反映相应部位的压力。
本科室技术独特之处:韶关市首家开展消化道动力检测技术,已成功开展数百例消化道的压力测定,为患有消化道动力障碍的病人提供最新、最安全的检查方法。
疗效情况:消化道动力检测技术是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金标准,并且是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唯一客观评价标准。
二、已解决的疑难罕见病
双气囊小肠镜术
疾病特点:小肠镜是目前唯一可用于小肠活检诊断及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技术。主要用于潜在小肠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不明原因腹泻等疾病诊断,小肠息肉切除术、小肠异物(如胶囊内镜等)取出术、小肠血管病变治疗术、小肠狭窄扩张术等治疗,还有困难结肠镜无法完成的全结肠检查、手术后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常导致规十二脂肠镜无法完成的ERCP等。
治疗方法:双气囊小肠镜主要由主机(可与其他普通胃肠镜共用的主机,平时不做小肠镜时可用于其他胃肠镜诊疗)、带气囊的内镜(专用小肠镜,已购置到位)和外套管、气泵3部分组成,通过对两个气囊的注气和放气等方法,将内镜送达小肠深部,从而实现对长约5-7米的小肠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本科室技术独特之处:韶关市首家且唯一一家开展小肠镜项目的科室,为韶关市小肠疾病患者提供最新、最好的检查及治疗。
疗效情况:小肠镜检查对普通胃肠镜无法到达的小肠进行微创诊治,避免外科及其他检查诊断受限,使患者接受更加精准、安全的诊断及治疗。
超声内镜
疾病特点: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粘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特征及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用于确定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消化道肿瘤的侵犯深度。
治疗方法:超声内镜插入消化道后采用直接接触法、水囊法等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扫描检查,结合多普勒并可以检测肿瘤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法。
本科室技术独特之处:超声内镜我科已成功开展数千例,未出现不良事件,技术安全可靠。我科不仅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术前分期,并对符合适应症的消化道肿瘤进行内镜下微创切除。
疗效情况:超声内镜可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术前分期,明确消化道早癌的浸润深度,对合理把握内镜下微创治疗的适应症起到重要作用。
三、已有的多学科诊疗病种和诊疗机制
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
疾病特点:消化道肿瘤是指发生在食管、胃、结肠、直肠等消化道部位的良性及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间质瘤、平滑肌瘤、腺瘤等消化道肿瘤,这些肿瘤的特点包括发病率高、恶变易转移、治疗负担重等。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多学科团队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肿瘤科等专家,以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微创治疗、外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切除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方法,可通过内镜手术或开腹手术进行肿瘤切除。癌前病变及早期癌以内镜治疗为主。
本科室技术独特之处:消化内科在消化道肿瘤的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之处在于对食管、胃肠道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内镜治疗。内镜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发现早期食管、胃肠道肿瘤和息肉并活检,以便病理科可提供精确的病理诊断。消化内科医生还负责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性,完善术前影像等检查、术中内镜辅助、术后随访管理等。对于晚期肿瘤,还可通过内镜下狭窄扩张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营养管置入术、胃造瘘术以及光动力治疗等技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为各肿瘤相关科室提升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
疗效情况:针对消化道肿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提高。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肿瘤能够在早期被发现和治疗,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在多学科团队的协同下,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内镜、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存率。综合来看,消化道肿瘤的诊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消化内科在内的多个专业领域的协同工作,以提供患者最佳的诊疗方案和全面的治疗支持。
科室护士站联系电话
内镜中心:0751-691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