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实力
心血管内科技术实力
时间:2023-12-26  字体:
来源:本站原创

2023年心血管内科全年共收治住院患者数量约12800人次,门诊患者数量人次约104000人次,全部介入手术共约8300例次,其中完成冠脉造影术约4800例、冠脉支架术约280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约10余例、射频消融术约200余例、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约110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约30例、肾动脉狭窄支架术约10余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约70余例、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约50余例。2023年我科获得先进科室,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试验基地、国家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广东省最强推荐科室;自从2018年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我科能够开展几乎所有的成熟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尤其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方面,无论是手术数量还是手术难度及成功率均处于省内前列;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冠脉旋磨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取出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等前沿技术已常规开展;肥厚性心肌病的酒精消融术及在ICE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也已相继开展;在心脏康复方面,六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肺功能评估、外科患者术前风险评估、ACS术后、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等危重症患者的床边心肺康复等常规开展。

现有医护人员151名、技师3名,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护师5名。博士硕士占比:现有医师4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37人。护士111人。

开放床位220张,设有心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CCU、动态室、心导管室及心脏康复中心,形成了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康复等五个亚专科方向。

心内科有全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心电生理记录仪、血管内超声仪、体外反搏仪、麦克活动平板、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智能化六分钟步行试验系统、心肺运动检测仪及十二导心电血压监测运动管理系统、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肺功能检测及训练仪等。

2023年度,“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再认证,并获得省“质控先进单位”称号。继续与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及相关兄弟科室,优化“胸痛中心”流程,使高危胸痛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急性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率为94.30%,远高于国家标准值75%。在ECMO、有创呼吸机或IABP支持下急诊PCI术开展数量进一步增加,危重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房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国家级“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等保持良好运行,学科建设能力和优势进一步巩固,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在基本医院的推广与应用"普及运动评估及训练在基本医院的使用,下基本医院及社区、宁养院、福利院等地宣传高血压、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脏康复等防治知识及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20余次,旨在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及防范心血管疾病的意识,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社会效益及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标省内先进心血管中心的建设标准,全面提升科室医疗业务能力和水平。每年开展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多项,现是国家及省级“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招收了学员覆盖省内外,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近五年来我科共开展24项新技术,均填补韶关市空白,部分项目达省内先进技术,比如:TAVR、冠状动脉瘘封堵术、慢性血栓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球囊扩张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经皮跨瓣膜心室辅助系统装置支持下的高危PCI手术及左心耳封堵术。在韶关率先开展逆向冠脉介入开通CTO、冠状动脉旋磨术,助力高危、复杂冠脉介入诊疗的开展。

2023年不断提高专科护理内涵,科室被评为“优秀教学科室”、“护理优秀带教科室”,多位医护获得实习或规培优秀带教老师称号。我科医护积极开展科研工作,2023年发表论文(第一/通讯作者):12篇,其中SCI论著4篇,教学论文2篇;科研立项共13项,其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立项1项,韶关市科学技术局立项4项,韶关市卫健委立项8项;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合作开展GCP试验。在省内开展了第一例国产经皮跨瓣膜心室辅助系统支持下的高危PCI术的器械临床试验。参与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王建安院士牵头组织的多中心、前瞻性、实效性、随机对照药物临床试验,为我科高水平科研和对外合作打开了新局面。

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的主题,不断奋勇向前,继续提升医疗水平,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温馨的医疗服务。促进我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不断奋发进取,把心血管内科建设得越来越好。